北京杰瑞鼎盛影

专注影视广告15年

影视资本海外并购一半涌韩国中方投资增加利润

作者: 未知 来源:北京杰瑞鼎盛时间: 2019-12-30 08:54:40阅读: 71

    

     [摘要]2014年,韩国影视产业海外并购投资的一半以上流向韩国,企业并购和项目合作成为韩国的主要投资模式,去年在韩国的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然而,由于国内电影市场的迅速扩张,缺乏专业的人才,高质量的剧本和丰富的经验,加上韩方的介入,电影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开支。结果,中国的利润份额减少了。

     年底,越来越多的韩国电影占据了大银幕.随着中韩合作制作协议的签署,中韩合作电影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这不仅是电影数量的激增,也促进了影视公司的海外并购。

     根据万达的数据,2014年全年有6起电影和电视的海外并购,其中对韩国影视公司的投资占了一半。

     总体而言,并购和项目合作是韩国的主要投资模式。影视投资主要有两种模式:合作制作模式和韩国技术投资模式。随着协议的发展,未来的合作生产很可能会取代技术投资占据大屏幕。

     中方投资4亿多,中国的政策性影视事业举世瞩目。

     恩咨询公司(Eu Cosultig)的数据显示,2014年韩国在韩国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是2013年4.8亿美元的两倍。

     仅在去年上半年,文化产业的投资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20倍,与餐饮业持平。文化产业在2013年仅次于房地产租赁。无论是从电视剧制作公司、电影投资发行公司还是娱乐策划公司的角度来看,资本已经逐渐渗透到韩国娱乐业的各个领域。

     “在韩国投资的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影视产业关系密切的公司,比如传统的影视制作公司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另一类是致力于跨境投资的其他行业的公司。”恩恩资深分析师冯军表示。

     其中,投资领域最集中的仍然是影视话剧的制作,代理代理,电影院线也偶尔也介入。冯军补充说:“从电影和电视的水平来看,最活跃的资本流动是电影业。”

     据万达数据显示,韩国电影制作公司的总投资超过4亿元。仅华志电影电视公司就收购了.E.W.,以单一股权计算,其资本投资达到3.23亿元人民币。

     2014年8月,搜狐以8,000多万美元收购了电影制作公司KEYEAST 6.4%的股份,成为继韩国知名影星裴永军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KEYEAST是由贝永军创建的经纪公司BOF成立的,由软银(Softbak Corp.)和韩国IMX联合出资。其中,裴永军亲自出资90亿韩元,占公司股份的37.5%(目前占29%),是公司最大的股东。#p#分页标题#e#

     除影视制作外,KEYEAST在该领域的投资还包括经纪公司、新人采矿培训、影视制作、有线电视频道DATV、KTV、音乐、游戏等。其中包括郑秀晶、金贤忠、金秀贤等韩国著名艺术家.

     而华志影视在收购E.W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主要员工来自韩国三大影视公司,除了电影制作外,还从事电影发行业务。在没有自己的电影院的情况下,没有电影制作的优势,制作高质量的电影,依靠口碑宣传模式,提高票房和生产量。它已经成为继韩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在韩国的第四家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

     2015年1月,皇家集团(RoyalGroup)斥资8000万元收购了韩国MG公司40%的股份,将触角延伸至后期制作公司。

     如果内容和政策都很好,韩国电影的数量就会增加。

     在收购过程中,韩国目标的专业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与名气相比,中国更重视影视制作力度的目标。

     目前,韩国有三家主要的影视公司,即CJ娱乐公司、Showbox公司和乐天影业公司。虽然在制作规模和电影制作数量方面,三巨头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然而,随着韩国竞争的日益激烈,再加上体制恶劣的大型文化企业,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中小影视企业。

     该公司的大部分员工来自三大公司,其中一些是前明星。一方面,它在技术上继承了三种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它更能在艺术管理中寻找有利之处,避免不利之处,并给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因此,这些公司倾向于从低成本的生产中获得高回报,并保留一群高度可识别的行为者。

     此外,“中韩影视合作协议”也从政策角度帮助韩国影视公司进入市场。

     过去,韩国电影要进入市场,除了通过电影审查制度外,还要满足电影进口配额制度。进口配额为每年34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好莱坞大片。

     在题材、规模等方面,大多数韩国电影都不能通过电影审查制度。在这种双重标准下,韩国电影通常不难进入市场。因此,在过去,韩国电影主要是通过电视剧获得的。

     中韩电影合作制作协议签署后,与好莱坞相比,中韩合作制作政策出现了一定的倾斜。众所周知,剧本、资金等合作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国家广电总局逐一批准。但冯军表示:“中韩合作生产的国家审计相对宽松。”同时,韩国也非常欢迎中韩合作生产。因为根据协议条款,韩国娱乐公司将能够持有49%的股份,并在与企业组成共同法人时受到法律保护。因此,中韩联合制作的电影和电视剧数量不仅会增加,而且双方合资企业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将有助于更多的上市公司继续加大对韩国娱乐业的投资。“#p#分页标题#e#

     对于国内电影业来说,中韩合作制作的增加更有利于该产业的发展。“合作制片协议表明,电影业将全面标准化,分级制度可能加快实现进程;同时,2017年中美恢复谈判,将进一步增加进口影片的配额,政府希望借鉴韩国的产业扶持政策,从而增强国内电影的竞争力。”

     与国内生产一起或取代国内生产,中国的利润份额减少了。

     中韩电影电视合作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合作制作,规定三成以上的演员必须是中国演员;二是国内电影制作时,公司聘请韩国公司的技术人员,如摄影师、导演等。

     “事实上,中韩之间的资本投资取决于哪一方主导了资本投资。通常情况下,如果中方在第二种模式下的资本投资更大,那么它将在电影利润中占更大的份额,而韩国将更多地成为一种人力或技术投资。第二种模式更为复杂,根据电影产业链中双方的合作程度,利润也会根据投资比例来划分。”冯军解释道。

     例如,“非常完美”是中国和韩国共同开发的一个项目。双方在规划、投资、生产等方面共同努力。由于韩国电影投资比例为75%+25%,中方将占据较大份额。

     这种支配地位对利润的划分也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投入占收入的比重较大,分成多个部分。中韩两国的合作大多遵循第二种模式。2014年下半年,随着“合作制作协议”的签署,中韩合作制作电影可以享受到国产电影的待遇。韩国在科技方面的投资将越来越少,但在大屏幕上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电影。

     同时,由于国内电影市场的迅速扩张,缺乏专业人才、高质量的剧本和丰富的经验,加上韩方的介入,大大提高了电影质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开支。因此,在把握电影制作方面,韩国拥有更多的主导力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底,只有“坏姐姐的婚礼联盟”和“我的早期女友”两部影片在中国制作,韩国技术投资。

     最近热播的“回归20岁”是一部由韩国人主导的联合制作,属于韩国CJ公司,随着剧本进入市场的产品本地化。冯军说:“在这种以韩国为主导的电影中,韩国制片人在电影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但这不是绝对的,而是投资的比例,这通常是成比例的。”